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信息 >> 内容
 
戚区新农合2012年始整体纳入城镇居民医保
发布日期:2012-02-10    来源:档案馆  浏览次数:  字号:〖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季文教授和王蓓副教授主持研究的“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历时7年,日前通过了由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主持的鉴定。该项研究在国内最早成功分离到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证实了中国大陆地区的STD(性传播疾病)患者及性罪错者、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和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存在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感染。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支原体研究有开拓和带动作用。
    据东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王蓓副教授介绍,支原体是一类菌体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分为多种类型,能进入细胞内生长。已确定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有7种,其中多数是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其致病性便很快显现出来。4种致病性支原体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有关,即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
    众所周知,HIV并非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而致死。据统计,8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死于机会感染。支原体是造成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外对于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研究很热,但国内还是空白。该课题从1996年立项,经过7年的研究,在实验室建立了4种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培养分离与鉴定方法,为现场分离、培养及确认菌株提供了有效手段。研究人员分别用培养基和细胞培养等方法,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长春、乌鲁木齐等地的患者中,分离到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这是在国内最早成功分离到的艾滋病相关支原体。其中他们应用细胞培养法成功分离到临床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继丹麦之后第二个成功分离生殖支原体的国家。
    该课题组还在国内最先研制成功生殖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标准抗原和标准血清,为我国开展支原体基础研究、实验诊断和菌种鉴定提供了宝贵材料;在国际上首次从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成功分离到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使妇科疾病又增添了新的病源谱,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据介绍,该项研究将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主办单位: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A座11-1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256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