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常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所长周建波负责主持的,联合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常州春风艾滋病防治服务中心(民政部门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共同开展的“基于分类树模型的经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率先被江苏省卫计委立项资助,并被常州市卫计委列为重大科技项目,其中部分资助将由市深化医改专项经费列支。课题立项并获资助,充分体现了艾滋病人群的生存状况备受政府和百姓关注,也说明了该课题项目思路和方向在省内领先。
该项课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艾滋病患者群体,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谈,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地研究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现状、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关怀艾滋病患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等,并寻求与探索如何在艾滋病患者延长的生命年限期间提高生存质量的策略与措施。
古语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是在我们身边,却存在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受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攻击,成为了别人眼中既神秘又恐怖的艾滋病患者。随着性途径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经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艾滋病流行趋势正逐渐从高危人群过渡到普通人群。而且,由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开展,艾滋病患者的存活时间越来越长,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慢性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既往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包括疾病本身带来的身心痛苦、歧视和污名、丧失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社会隔离、对生命失去控制、和同辈群体的疏远和自我印象的迅速改变等。同时,其家庭还背负着艾滋病带来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甚至有报道,该类人群会出现报复社会的心理,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解本地区艾滋病患者在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方面的现状和需求等,并呼吁全社会正确理解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常州市疾控中心开展专项研究,旨在了解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现状,并提供总结报告给相关行政部门,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经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和生存质量,减少他们因这些因素导致蓄意报复,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减轻社会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