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天中最炎热的三伏天高温时节,全市高温达35℃已持续10多天,急救工作量持续创新高,市医疗急救中心开启“战高温”模式。7月以来,120指挥调度中心日均接警1100余次,较以往平时日均接警量增长37.4%;日均急救出车量达260余车次,较以往增长51.6%。夏季常见病如中暑、卒中、溺水、烧烫伤等患者日均接诊量达10多人次。为有效应对高温突发病患增多,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确保院前急救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合理配置急救资源。科学合理排班,实现人力资源最优化,部分科室实行弹性排班,确保工作效能最大化。新增调度席位早班、夜班各1个,急救应急班次2个,增加排班人员达20人次。采取统筹分类调派的方式,按照任务的紧急情况分级,当院前急救呼救量大幅上涨,对转院与出院任务进行缓派,以确保院前急救任务随时有车可派。全体职工通讯工具保持24小时保持畅通,如遇紧急突发事件,由各职能科室及时协调人员与车辆、调度中心统一通知安排,以实现迅速响应急救医疗救援工作。
二是组织急救技能再培训。针对高温天气引发的中暑、心脑血管等疾病,开展了夏季常见病诊疗以及高温防护等急救技能的再培训,有效提升急救医疗水平;组织医驾人员进行了车辆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和竞赛,经常性对车辆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车内空调能够正常使用,给病人创造舒适的乘车空间;中心组织开展急救基本技能比赛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有效增强日常急救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确保急救装备使用。急救医生每班上岗前自查救护车随车医疗设备、器械性能,药品、耗材数量与质量等,夏季高温时期足量增配防暑降温急救医疗物资。救护车驾驶员每班上车前自觉主动根据车辆检查内容、逐项检查车辆性能,及时发现、登记并汇报车辆的故障情况与保养信息。加强车辆保养工作,维修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及时抢修故障车辆,确保救护车第一时间重回“战场”。
四是制定急救应急流程。为有效缓解急救业务量激增带来的救护车积压在院内急诊的状况,中心及时制定应急处置流程。各级各科相关人员实时掌握压车情况,急救医生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往送医院收治情况,细化告知内容,遵循转运原则合理分流;同时,积极与院内急诊联系协调,有效落实预告知、早准备、快交接,最大程度减少压车情况发生、缩短压车时间。
五是确保后勤保障到位。有效改善急救分站休息待命环境,给一线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加强高温劳动防护,广泛宣传预防高温中暑知识,指导注意劳逸结合、营养均衡,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