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栏目 >> 疾病预防控制(历史数据) >> 内容
 
猴痘离我们有多远?提高意识,但拒绝恐慌
发布日期:2022-06-21    来源:市疾控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5月份以来,一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传染病“横空出世”。

猴痘?和水痘类似嘛?什么?!更像是天花?

一时之间,各种关于猴痘的新闻报道和讨论甚嚣尘上。

距离5月6日英国发现传统流行区外的第一例猴痘病例以来,截至6月7日,全世界有28个国家已经发现了猴痘确诊病例,共计1110例,其中病例数量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已经发现了303例。(最新数据,引用自猴痘数据-实时更新-统计和数据(statisticsanddata.org))。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和其他几种与动物有关的痘病毒也同样归正痘病毒属,是其近亲。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最长可达21天。猴痘的传染性不如天花,引起的疾病也没有天花严重,但猴痘病死率仍然有3-6%,需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猴痘在自然界也已历经数千年,但传染给人类确是极其罕见的。1958年人们在猴子身上发现这一病毒并命名为“猴痘”,1970年刚果(金)在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例,发现了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2022年5月前这一直只是一种地方性疾病。

猴痘真正的来源也不是猴子。有证据表明,一些非洲本地的啮齿类动物(如冈比亚袋鼠和树松鼠等)更有可能是源头宿主。

猴痘感染初期(0-5天)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等,与其它表现相似的疾病比,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或天花的显著特征。头面部和四肢的皮疹通常在出现发烧后1-3天内开始。据统计,约95%的患者头面部、75%的患者手掌和脚底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往往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而不是躯干。

小贴士:和水痘不同,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产生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表明,猴痘在与病例有身体密切接触的人群中发生人际传播。这些接触包括但不限于:

皮肤与皮肤的接触;

面对面近距离接触;

嘴与皮肤接触;

触摸受感染的寝具、毛巾、衣服或者物品;

也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播给胎儿(导致先天性猴痘)。

事实上,几十年来猴痘最常见的传染方式依旧是接触啮齿类、灵长类动物。

以下重点要画出来~

截至本文发出,我国既往尚无人类猴痘病例报告,也未在动物宿主中发现猴痘病毒。

那么猴痘是否有传播到我国的风险呢?有很高的风险吗?

1.在新冠流行的全球背景下,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入性传播的风险;

2.入境航班、人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我们与欧美涉疫国家依旧存在交流往来;

3.当前我国对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缩短,不能完全覆盖猴痘的潜伏期(长达21天),这提高了隔离期间通过监测发现所有病例的难度;

4.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能力不强(猴痘的R0:0.6-1.0 vs.奥密克戎的R0:7-10),当前的疫情防控感知水平较高,若未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发生本土续发感染乃至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极低;

5.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效果(约85%可产生免疫力)。我国大部分人群(特别是1981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均无天花疫苗接种史,全人群对正痘病毒的免疫屏障缺失,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总结起来就是:

存在输入风险,难以发生聚集性疫情,有疫苗不用怕,感染后需规范治疗。

相信看到这里,您心里已经有数了。

如果从疫区归国人员出现了出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有疫区旅居史。

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

 
主办单位: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A座11-1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256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5  苏ICP备05003616号